实验室田永君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杨卫院士团队合作,首次在室温下成功激活了立方氮化硼(cBN)和金刚石的形变孪晶塑性变形,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“连续切变”孪晶机制。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极端硬脆共价晶体形变孪晶研究的空白,更为拓展经典塑性理论边界、开发新一代高性能材料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。研究成果以“立方氮化硼中形变孪晶的激活”为题(Activating deformation twinning in cubic boron nitride),于202...
彭秋明教授: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现任亚稳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。国家优青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洪堡学者。在中国仪器仪表协会(常务理事),中国生物材料研究学会(理事),中国镁合金材料研究学会(理事)等多个学术组织任职。担任J. Mater. Sci. Tech.、J. Magnesium Alloys.、Metals编委。主要从事超常规条件下亚稳轻金属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研究。主持国家重点基金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、国家重点...
张湘义,燕山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”(2008年)、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(2005年),德国洪堡学者(1999年)、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委员、中国稀土学会永磁专业委员会委员。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(现北京科技大学)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,199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,1999年-2001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与应用物理研究...
本课题组主要从事功能材料(低维材料、新型超导材料、钙钛矿材料)的高压合成与物性多场耦合调控工作,探索极端条件下(低温、高压、强电磁场)功能材料的新结构/新性质。已与国际和国内顶尖科研团队(斯坦福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佛罗里达大学、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、吉林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南京大学等)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、推荐博士后研究职位
温斌,男,山西岚县人。1998年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本科毕业。1998-200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,毕业后留校任教,2002年9月师从李廷举教授、赵纪军教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,并于2006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。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。主要贡献2003年提出了原创的炭黑催化法,大量制备新金刚石和纳米类金刚石粉,并对新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。获批3项国家发明专利,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...
刘日平院士团队现有成员19人,其中院士一名,杰青2名,长江2名,优青1名,骨干教师10名,技术人员3名。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太空、海洋、核工业、化工等领域极端服役环境,利用急冷、强变形、微重力等手段,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,满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材料需求。1981年9月—1985年7月,就读于重庆大学,毕业后获得铸造专业学士学位。1985年9月—1988年7月,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,毕业后获得铸造专业硕士学位。1988年7月,...